(2020年1月20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做好今年“三農”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全省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抓好貫徹落實。2020年,全省“三農”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認識做好今年“三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工作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為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落地,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1.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把防止返貧和新致貧擺在重要位置,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突出問題,持續鞏固提升197.9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的脫貧成果。強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穩定扶貧工作隊伍,強化基層幫扶力量,關心愛護基層扶貧干部,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對實績突出的優秀干部注重培養使用。各級財政要繼續增加專項扶貧資金投入,省級增幅不低于10%。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切實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和省內扶貧協作工作。
2.聚焦重點精準發力。聚焦黃河灘區、革命老區、庫區、湖區等重點區域,全面完成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任務,基本解決60萬灘區群眾防洪安全和安居問題,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統籌運用社會保障政策,解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空巢老人、殘疾兒童和困難家庭留守兒童等面臨的突出問題,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健全即時發現即時幫扶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監測預警和動態識別,將可能致貧和返貧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幫扶。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加強扶貧項目和資產管理,健全扶貧資金資產持續積累使用機制,全面落實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監督權“四權分置”。深化扶志扶智,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
3.做好評估驗收和宣傳工作。開展脫貧攻堅以來工作成效評估驗收,嚴把脫貧質量,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加強常態化督導,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全面總結脫貧攻堅工作,加強正面宣傳引導,講好山東扶貧故事,表揚一批先進典型,充分展示我省脫貧攻堅成就。
4.健全扶貧開發長效機制。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扶貧工作重心轉向解決相對貧困,扶貧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戰調整為常態推進。研究探索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規劃、政策、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銜接。
二、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5.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四好農村路”建設,到年底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全部通公路。穩步推進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程。打好打贏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年內完成“千噸萬人”以上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氟超標村改水工程和無集中供水村通水工程。推進農村電網建設,持續提高農村電網供電保障能力。加強數字鄉村建設,提高農村地區光纖寬帶接入能力,年內益農信息社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落實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應由政府承擔的管護費用納入政府預算??茖W編制村莊規劃,年底前基本完成縣域層面村莊布局,優先做好旅游區、文化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未來科技教育、工業集聚區等重點區域規劃,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實現應編盡編。
6.推動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統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等工作,合理布局鄉村中小學校,基本補齊鄉鎮寄宿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短板,達到省定基本辦學條件標準。采取大村(社區)獨辦、小村聯辦等方式,按照省定幼兒園辦園標準提升辦園條件。深化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優先保障偏遠鄉村學校師資需求,年內招收省屬公費師范生5000名。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政策,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教師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教師傾斜,年內為每個農村義務教育學區選聘1名鄉村特級教師。持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增加學位供給,有效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問題。
7.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水平。完善鄉村一體化管理,年內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全部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重點推進47個國家級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建設。加強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培養引進和激勵機制,適當簡化本科及以上學歷醫學畢業生或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招聘程序。持續推進空編補齊,繼續實施農村醫學生公費訂單定向培養。盤活用好基層衛生機構現有編制資源,同等條件下鄉鎮衛生院可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村醫。全日制醫學專業應屆畢業生到財政困難縣(市、區)鄉鎮衛生院工作,符合條件的予以學費代償。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要求,繼續做好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工作。
8.搞好公共文化服務。推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體育健身等設施,年內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入實施齊魯文化人才工程,加大對農村非遺傳承人等優秀鄉村人才選拔培養、資助扶持力度。加強重點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傳統建筑、農耕文化遺產、古樹名木等。
9.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統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高農村低保、孤兒救助等兜底保障水平。鼓勵多種方式建設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等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全面組織開展等級評估和分級分類管理,確保年內95%以上的農村幸福院實現規范運行。適當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經辦服務水平,地級市域范圍內實現“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規范提升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服務功能,加強對殘疾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
10.抓好農村環境整治。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各項任務,年內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85%的縣(市、區)實施規范升級,95%以上的村莊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3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深入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總結推廣“四一三”美麗村居建設試點經驗,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融合提升。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推進農村生態保護與修復。年內全面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穩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利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以上。大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深入開展農藥化肥減量行動,加強農膜污染治理,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持續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三、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11.不斷提升糧食產能。強化“米袋子”省長負責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扎實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標準提高到1500元/畝,年內新建高標準農田542萬畝,糧食產能穩定在千億斤水平。持續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和產品結構,開展輪作休耕試點,擴大糧改飼規模,穩定發展瓜菜、果品、油料、棉花等生產,加快構建協調穩定的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支持產糧大縣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跨市域調劑使用,調劑收益按規定用于建設高標準農田。
12.突出抓好生豬生產。嚴格落實環評、用地、信貸等扶持生豬生產政策措施,穩定生豬核心產能,確保今年年底生豬出欄達到4000萬頭。統籌做好非洲豬瘟防控,支持膠東半島率先創建非洲豬瘟無疫區。落實“省負總責”,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保障豬肉供給。進一步優化畜牧業結構,支持奶業、禽類、牛羊等生產。推行標準化規模養殖,年內畜禽規?;B殖比重平均達到76%以上。
13.加快發展現代漁業。統籌布局漁業發展空間,加快“海上糧倉”建設,推進黃河三角洲、深遠海、大水面和黃河灘區、宜漁采礦塌陷區開發利用。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實施漁業種業提升工程,推進“育繁推一體化”和標準化擴繁生產。扎實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開展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創建。持續開展漁業資源養護,優化海洋捕撈業,有序開發外海漁業資源,支持遠洋漁業基地建設。
14.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著力打造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創建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強化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設水平。年內再推出10個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個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加快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等,抓好田園綜合體建設,加快構建省、市、縣產業園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啟動實施“百園千鎮萬村”工程,年內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以上、省級農業產業強鎮100個以上、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1000個以上。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年內創建省級以上示范園30個。健全完善支持政策,加大項目、資金傾斜力度,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15.加強農業設施建設。加強重點防洪減災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年內基本完成列入省重點水利工程清單的大中小型病險水庫及國家規劃內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建立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管護長效機制。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供銷社、郵政快遞企業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落實好其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的政策。
16.穩定農民工就業。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落實涉企減稅降費等支持政策,把農民工穩定在就業崗位上。積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在創業擔保貸款等方面予以傾斜。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鼓勵地方設立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排查整頓。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實行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制度。新建(擴建、改建)和在建工程建設項目按規定納入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管理。強化農民工失業保障,失業后可在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享受均等化公共就業服務。
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17.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拓寬基層黨組織帶頭人來源渠道,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深化村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建立村“兩委”成員任職資格縣級聯審常態化機制,定期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集中培訓。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持續推進農村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深化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全面推廣村黨組織(書記)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年內村級集體收入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鄉鎮黨委書記。
18.健全鄉村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堅持縣鄉村聯動,縣級當好“一線指揮部”,建立縣級領導干部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包村制度,強化抓基層工作導向;鄉鎮建好為農服務中心,充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體資產管理、民生保障、社會服務等工作力量;行政村(農村社區)做實基本治理單元,加強村民委員會規范化建設。深化拓展“萊西會議”經驗,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村級組織體系。扎實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落實財政補助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正常增長機制,縣域內行政村每年平均不低于10.5萬元。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實施意見。
19.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結合。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全面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在鄉鎮(街道)黨組織配備政法委員,深化“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先行”普法活動。扎實推動平安山東建設,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推進,深化提升農村“雪亮工程”,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依法嚴厲打擊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動。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鄉風文明培育行動,全面推行移風易俗。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年內80%的村鎮達到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標準。
五、切實加強支持保障
20.強化組織領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特別是縣委書記要切實扛起第一責任人責任。加強黨委農村工作機構建設,大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加強考核督導,將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作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把黨的十九大以來“三農”政策貫徹落實情況作為省委巡視重要內容。加大農村基層巡察工作力度。
21.強化資金投入。建立健全“三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投入與補上“三農”領域短板、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深入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強化政府基金和債券支持,充分發揮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基金作用,省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出資現代高效農業、現代海洋產業基金比例由20%提高到30%,省市縣各級政府共同出資比例由不超過基金規模的40%提高到50%。深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改革,完善政銀擔保合作機制,創新農業信貸擔保和保險模式,制定出臺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創新推廣“農地收儲公司”“第三方預接盤”等增信方式,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擴面增量。推動金融機構結合耕地保護與復墾、耕地占補平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政策,開發多維度、定制式金融產品,強化金融對“三農”發展的支持。
22.強化土地供給。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預留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中預留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保障村民居住、農村公共公益設施、零星分散的鄉村文旅設施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等用地需求。落實農業設施用地政策,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保鮮冷藏、晾曬存貯、農機庫房、分揀包裝、廢棄物處理、管理看護房等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根據生產實際合理確定輔助設施用地規模上限。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強化農業設施用地監管,嚴禁以農業設施用地為名從事非農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優先用于新上鼓勵類產業項目,節余掛鉤指標跨縣流轉使用,所得收益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鄉村振興。鼓勵各地探索“點狀”供地模式。穩步開展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允許本地居民利用自有住宅依法從事休閑、旅游經營。
23.強化人才支撐。落實加強農業農村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建立“兩代表一委員”聯系貧困村制度。各縣(市、區)根據農業產業規劃和布局,編制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定期定向引進人才。實施“科教助農”工程,引導農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服務團隊,開展“聯市包縣、下鄉入村”科技服務。落實縣域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和農村人才定向委托培養制度,擴大定向培養公費農科生規模。選派專業技術人才到農村開展技術指導、項目幫扶,業績貢獻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城市中小學教師、醫生晉升高級職稱前,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農村基層工作服務經歷。優化涉農學科專業設置,探索對急需緊缺涉農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健全農民教育培訓長效機制,推進鄉村振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
24.強化科技創新。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和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破解制約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共性產業技術瓶頸,推進主要作物和優勢特色農業生物良種攻關。推進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機械化創新發展。加強現代農業科技體系建設,擴大特色優勢農產品覆蓋范圍,面向農業全產業鏈配置科技資源。加強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加快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在符合條件的為農服務中心等場所建設區域氣象觀測站。
25.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加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宣傳引導,強化農民群眾主體意識。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監督落實制度,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民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建設、公益事業等村級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挖掘“土專家”“田秀才”,激發農民群眾創造活力,充分發揮首創精神。落實正向激勵措施,通過組織“村級擂臺賽”、開展特色節慶活動等,使鄉村干部和農民群眾廣泛參與。
26.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研究探索第二輪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辦法措施??偨Y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經驗,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年內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推動山東濟青局部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在建立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退出農村權益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啟動開展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創新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方式,健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政策。加快供銷社、農墾、國有林場、集體林權制度、農業水價等改革。開展家庭農場培育和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健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要以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深入研究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內涵,出臺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實施辦法和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實施細則,研究制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標準,提升完善監測指標,建立鄉村振興分類推進機制,健全鄉村振興政策、制度、標準和考核體系。加快鄉村振興立法進程。發揮好鄉村振興各類示范創建平臺作用,總結提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和成功模式,帶動全省面上協同推進、整體提升。做好“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宣傳,推出一批反映山東實踐的文藝作品。著力打造沿黃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支持菏澤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落實好省委、省政府和農業農村部共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合作框架協議,著力探索實現鄉村振興有效路徑,加快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全省各級各部門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決心,創新工作舉措,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