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農業農村局: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1年全程機械化有關工作促進糧食穩產增產的通知》(農辦機〔2021〕2號)。現將通知轉發給你們,同時根據我省實際提出以下要求,請一并抓好貫徹落實。
一、機藝融合,提單產。一是選育推廣高產適用品種。堅持農機農藝融合,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建設,選育和推廣既穩產高產又適合機械作業的小麥、玉米優良品種,進一步提高良種覆蓋率和對糧食增產貢獻率。二是推廣農機化節本增效技術。大力推廣小麥精量播種技術、玉米適時晚收技術、化肥深施技術、深松整地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等機械化節本增效技術,不斷擴大實施面積。三是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結合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因地制宜,加快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提高建設標準和管護水平,加快推廣應用現代化節種、節水、節肥、節藥的新機具、新裝備。
二、規模作業,穩總產。一是大規模實施機械化作業。不斷擴大小麥精量播種、玉米適時晚收等機械化作業實施面積,計劃年推廣面積近億畝次;穩定實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年實施面積1050萬畝。二是創新農機服務模式。大力推行單環節、多環節、全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積極推廣“互聯網+農機服務”“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為農戶糧食生產提供便捷服務,節約種子、化肥、農藥等要素投入,降低農機作業成本,實現節本增效。三是開展機械化統防統治。充分發揮全省農民(農機)合作社的機械集中化、配置集成化、作業統一化等優勢,廣泛開展機械化統防統治、聯防聯控,有效遏制農作物病蟲害危害,為糧食豐產豐收贏得主動。
三、提檔升級,降損耗。一是提升收獲機械質量,減少收獲損失。堅持減損就是增產,加大《谷物(小麥)聯合收獲機械作業質量》等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宣貫及培訓,開展收獲機械等在用機械質量調查,不斷提升小麥、玉米收獲機的性能和作業質量,加大縱軸流、大喂入量小麥聯合收獲機推廣力度,穩步提升玉米收獲機質量,進一步減少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收獲損失。二是培訓熟練機手,提高作業水平。通過培訓農機駕駛操作人員,舉辦農機職業技能比賽,加強農機手節糧減損意識和規范操作能力。三是推廣糧食烘干技術,降低玉米霉變損耗。適應玉米籽粒收獲技術的普及應用,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加大糧食烘干機的推廣力度,有效降低玉米霉變損耗。四是優先支持糧食生產機具報廢更新,加快機具更新換代。五是開展農機作業補助試點,重點支持玉米籽粒直收、產地烘干、小麥免耕播種等關鍵薄弱環節農機作業服務。
四、跨區作業,奪豐收。精心組織農機跨區作業,科學確定作業半徑,提前搞好供需對接,實行合同訂單作業,確保小麥適時收獲、玉米適時播種。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機跨區作業,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的農機跨區作業工作,制定跨區作業應急預案,發揮農機跨區作業應急處置機制作用,確保抗災奪豐收。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1年4月1日
附件:《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1年全程機械化有關工作促進糧食穩產增產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