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農技作物一字〔2024〕8號
各市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農業農機技術推廣、農業綜合服務、農業農村事務服務、農業技術服務、農業技術推廣與種業)中心:
為指導各地切實抓好夏季食藥用菌生產管理,我中心聯合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研究制定了《2024年全省夏季食藥用菌生產管理技術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生產實際,認真參照執行。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24年6月18日
內容右側:
2024年全省夏季食藥用菌生產管理 技術指導意見
夏季食藥用菌生產是全年食藥用菌生產的重要一環,加強夏季食藥用菌生產管理,有效提高夏秋淡季食藥用菌生產供應能力,對穩定市場供給、豐富“菜籃子”、提高人們營養健康水平、增加農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義。為指導各地切實做好靈芝、草菇、桑黃等食藥用菌夏季生產管理,特制定本意見。
一、選擇適用的設施類型
栽培設施可選用簡易拱棚、塑料大棚或遮陰日光溫室等傳統設施。棚室保溫保濕效果好,通風性能高,自然光照或人工照明可靈活調控,大棚外圍頂部要用棉被或草簾覆蓋,可根據需要選擇加蓋遮陽網,使棚內達到一定的遮陰度。入口處應建有緩沖間,通風口或大棚基圍安裝60目防蟲網,棚室內懸掛粘蟲板和電子殺蟲燈等。
二、選擇適宜的栽培品種
選擇適宜夏季栽培的中高溫型菌種,如靈芝、桑黃、草菇、長根菇、高溫香菇、毛木耳、大杯蕈、竹蓀等品種,要求具有外觀品質好、商品率高、耐高溫、高產、抗病等特點。如靈芝宜選擇高產、抗逆性強的赤芝或紫芝品種,桑黃可選擇野生于桑樹上的粗毛纖孔菌馴化品種,草菇可選用適應性好、抗病能力強、轉化率高、出菇稠密的福建V23、V35、V38等品種。需要購置菌包進行出菇生產的,建議農戶提前與菌包生產企業進行對接,確保菌包優質率,且不誤生產季節。
三、選用優化高產栽培配方
因地制宜選擇適宜不同品種的基質配方,如靈芝可選用①木糖醇渣78%、麥麩15%、豆粕粉5%、石膏粉1%、石灰粉1%;②闊葉樹硬質木屑78%、麥麩20%、蔗糖1%、石膏粉1%。草菇可選用:玉米芯63%、發酵牛糞17%、麥麩5%、生石灰15%。桑黃可選用:桑樹枝條木屑40%、棉籽殼40%、麥麩18%、蔗糖1%、石灰粉1%。
四、栽培原料處理與配制
(一)靈芝、桑黃栽培原料。使用前需對樹木枝條使用專用粉碎機加工成1~3毫米粒徑的木屑。各品種均按照配方取料,先將主料混勻,然后逐漸加水,邊加水邊把豆粕粉、麥麩、蔗糖、石灰粉等輔料依次拌勻。靈芝培養料調節含水量為62%~65%,pH5.5~6.5。桑黃培養料含水量達到65%左右,pH自然。配制結束后,一般采用高溫高壓滅菌處理菌包,蒸汽壓力達到0.15MPa時保持2.5~3小時,滅菌結束,自然降壓后冷卻,按照無菌操作進行接種。
(二)草菇栽培原料。栽培草菇用玉米芯原料破碎至10厘米左右長的段,按照30厘米厚玉米芯、2~3厘米厚生石灰多層添加后進行水浸泡7~9天,至玉米芯無白心、斷面淺黃為度。提前將牛糞打散、調濕后,建堆發酵處理12~15天備用。將浸泡透的玉米芯、發酵牛糞和麥麩充分混合均勻,在大棚菌畦龜背形鋪料,中央料厚度為25厘米,采用層播加表面撒播方式進行播種,播種量一般為每平方米400~500克為宜,播種后覆濕土3~4厘米。
五、加強科學發菌管理
根據不同品種的溫型特點,進行科學優質的發菌管理。
(一)靈芝發菌期管理。靈芝菌絲體培養期間,溫度保持在25℃~27℃,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以下,每隔7~10天翻袋檢查一次,以保持溫度均勻,發現污染菌包及時清除處理。經過28~35天菌絲即可發滿料袋。
(二)桑黃發菌期管理。桑黃于25℃~28℃遮光培養,40天左右菌絲即可發滿。菌絲發滿袋后培養室溫度降到22℃以下進行后熟培養。
(三)草菇發菌期管理。播種后大棚溫度控制在28~32℃,不宜低于25℃。播種后2~3天,料溫上升,高于38℃需通風降溫。發菌期間控制大棚內空氣相對濕度85%~90%,保持培養料含水量68%~70%。播種后6~7天,菌絲可長滿料面。
六、強化精準出菇管理
(一)靈芝定向出芝管理。將發滿菌的栽培袋立體墻式擺放于棚內畦埂上,碼垛6~8層高,垛間距70~80厘米。發滿菌后,采用菌包端部開口法,剪口或劃割一個長度2厘米的出芝口。栽培袋開口7天左右原基長出,每個袋口只留一個健壯的原基,開口20天后,靈芝開始長出菌蓋。在子實體生長階段溫度應控制在26℃~30℃,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之間,光線以散射光線為宜,每天加強通風。
(二)桑黃立栽和層架栽培出黃管理。將后熟好的菌包移入出黃大棚,在原基形成部位或者菌包的肩部或端部,劃割5~6厘米長條傷口。可采用菌包立式覆土栽培,菌包之間間隔12厘米左右,菌包下部覆土厚度4~5厘米;或采用網格層架栽培,采用“間隔式”或“交錯式”放置方法。溫度控制在24℃~28℃,原基分化期,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5%~90%;菌蕾形成后,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90%~95%;接近成熟期時,空氣相對濕度降至65%左右。光線以散射光為宜,維持在500 lx~1000 lx。保持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良好通風,空氣二氧化碳濃度不高于1000ppm為宜。
(三)草菇輕簡化栽培出菇管理。播種后7~9天,床面開始有原基扭結,棚溫保持在28℃~33℃,料溫宜保持在33℃以上,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95%,出菇期間不要向菇床噴水,補水可向走道灌水,且每天注意通風,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保持在500lx~1000lx。
七、注重病蟲害綠色防控
堅持以環境控制、栽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控原則,實施綜合防控。如選擇抗病品種,保持生產環境清潔衛生,在種植食用菌前對空棚設施內外環境進行清理消毒防蟲處理,對培養料滅菌要徹底,發酵要求達到全面、均勻,在設施內通過懸掛安裝粘蟲板(30×20厘米)、頻振式殺蟲燈(15 W)、黑光燈(20 W~40 W)、設置糖醋液等誘殺害蟲,發生病蟲害后要使用已在食用菌上登記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注意出菇期間禁止使用任何化學藥劑。
八、合理安全防災減災
夏季高溫等災害天氣頻發,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樹立減災就是增效的理念,及時加固設施,強化降溫、排水、消毒等裝備條件,切實做好各種防范應對技術措施,減少夏季易發災害損失。
(一)防范高溫天氣。在發菌期遭遇高溫,采取增加棚頂、窗及四壁遮蔭層厚度及向空間、地面、棚壁噴冷水、通風等降溫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發菌棚內溫度,通風降溫宜于早晚進行,避免中午通風高溫氣流侵襲造成“燒菌”。在出菇期遭遇高溫,除加強棚體降溫措施外,可在棚體周圍挖溝,引入低溫循環水降溫。當溫度超過出菇溫度,不適宜出菇時,可降低濕度,暫時進行休眠管理,并采取遮陰、定期噴水措施保護菌絲活性,待條件適宜后再進行出菇管理。
(二)防范大風洪澇災害。要時時關注天氣預報,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做好設施設備的檢修加固工作,提高防風防雨抗災能力,保證排水渠道暢通。災后要及時排出棚內積水,排水后要盡快清理死菇和雜菌污染菌包,并集中填埋。清除栽培場地及環境的淤泥和雜物,保證菇棚清潔,及時進行栽培場所地面環境的消毒防蟲處理,防止病蟲害和雜菌滋生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