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農科教字〔2024〕8號
各市農業農村(畜牧)局、沿海市漁業主管局:
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農辦社〔2024〕6號)要求,結合我省農業農村工作實際,現制定印發《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請遵照執行。
請各市根據方案要求,圍繞當地農業農村發展需要和農民培訓實際需求,研究制定本市2024年度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并于8月10日前報省廳科教處、省農廣校。
聯系人: 廳科教處 陳世偉 電話:0531-51789237
電子郵箱:sdkjrh@shandong.cn
省農廣校 王忠坤 電話: 0531-67866332
電子郵箱:sdsngxpxk@163.com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4年7月13日
內容右側:
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
為持續做好我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加快培養與鄉村產業需求相適應、與農村發展相協調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農辦社〔2024〕6號)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鄉村人才振興的決策部署,以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為引領,緊緊圍繞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人才需求,堅持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聚焦提升技術技能水平、產業發展能力、綜合素質素養,培育糧食安全守護者、產業發展帶頭人和鄉村振興主力軍,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二、重點任務
2024年,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42800人。其中:以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糧油大面積單產提升、深入挖掘農業生產潛力等為重點,開展省級示范性培訓4800人(含學歷教育提升),市、縣兩級培訓38000人(含“師傅帶徒”項目)。各級圍繞糧油穩產保供任務開設的班次和培育人數不低于80%。鼓勵各市圍繞農業農村重點工作,組織開展市級高素質農民能力提升集中調訓,支持組織跨區域學習,幫助拓寬發展思路、優化發展路徑。
(一)重點提升技術技能水平。支撐糧食生產和大豆油料擴種,聚焦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圍繞全產業鏈技術或單項關鍵技術開展培訓。因地制宜開展棉果菜茶等經濟作物及畜禽水產養殖技術技能培訓。強化綠色低碳、種養結合等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模式落地應用。加大農機領域培訓力度。及時開展農業防災減災救災技術措施及相關設施裝備應用培訓。
(二)培優提升產業發展能力。聚焦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社會化服務專業人員、返鄉創業人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等重點群體,圍繞經營管理、綠色發展、品牌創建、市場營銷、風險防控等內容開展系統培訓,著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帶動能力。
(三)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素養。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優秀文化等相關課程覆蓋所有培訓對象,普及三農相關政策、涉農法律法規、農業綠色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耕地保護建設、農業金融保險、鄉村治理等領域知識、理念和倡導性要求,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質。
三、專項行動
采取集中培訓、考察實訓、分段培訓、咨詢服務、跟蹤指導等多種形式,分層分類開展專題培訓,著重組織開展八個專項行動。
(一)開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培訓行動。以糧油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為培訓對象,繼續圍繞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糧油作物生產,按產業時間節點開展生產技能和應急性技術類培訓,促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融合。沿黃流域糧食主產區地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年度績效任務的比重不低于80%。(縣級為主組織實施)
(二)開展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以專業農機手、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帶頭人為培訓對象,以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區域農業應急救災中心、常態化農機應急救災服務隊為重點,聚焦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主要糧油作物耕種管收機械化作業環節,開展重要機械化技術及安全生產技能培訓,提高機手技能水平和職業素質。9月在全省開展農機手培訓專題月活動。(縣級為主組織實施)
(三)開展特色產業發展帶頭人培訓行動。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村集體增收致富等領域新農人隊伍為重點培訓對象,依托當地特色產業、特色資源,開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加工、設施農業、鹽堿地綜合利用、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智慧農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鄉村短視頻和農產品電商直播等技術技能提升培訓,通過集中學習、參觀考察、定崗實訓、流量扶持、平臺賦能等方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致富帶動能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縣級為主組織實施)
(四)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行動。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主體帶頭人為培訓對象,圍繞產業提檔升級、和美鄉村示范片建設、鄉村綜合治理、農業對外開放發展等內容,開設主體發展能力提升、農村創業、農業“絲路先鋒”等培訓專題,組織跨區域學習,幫助拓寬發展思路、優化發展路徑,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村級經濟組織發展壯大。鼓勵圍繞鄉村青年、退役軍人、農村婦女、返鄉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和殘疾人等,開展鄉村產業發展培訓。2024年全省培育各類產業發展帶頭人不少于2000人,其中壽光、費縣兩個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不少于100人。(省、市兩級為主組織實施)
(五)開展綠色生產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行動。以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類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和鄉村農產品監管人員為培訓對象,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病蟲害綠色防控、綠色種養、耕地保護、科學施肥用藥、農業減排固碳、節水灌溉等現代生態農業技術為內容,開展專題培訓與指導服務,增強農民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意識,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豇豆種植面積20畝以上縣(市、區),開展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專項攻堅治理專題培訓。養殖面積100畝以上縣(市、區),開展鳊魚、大口黑鱸、鯽魚、烏鱧、大黃魚、牛蛙和黃鱔7個水產養殖重點品種藥物殘留治理專題培訓。(市、縣兩級為主組織實施)
(六)開展高素質農民能力提升省級示范培訓行動。以全省獲得農民職稱、齊魯鄉村之星、駐村農民技術員和高素質農民典型等為培訓對象,圍繞全省農業農村系統重點工作開設省級層面示范性培訓專題。繼續開展“師傅帶徒”、“等級評價”和農民教育培訓與學歷提升有效銜接等試點工作,完善提升項目質效,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步”和現代農業農村發展人才支撐等問題。(省、市、縣三級共同組織實施)
(七)開展農民綜合素養提升整村推進行動。以行政村為單位,開展農民綜合素質素養提升培訓。培訓時長為半天至一天,培訓內容為綜合素養課,可與春耕春管、防災減災等應急性培訓結合開展。鼓勵創新性開展鄉村文化、鄉村治理、拒絕非法集資、防止電信詐騙等相關培訓,提高農民參與積分制、清單制、“村民說事”等鄉村治理過程的能力和意識,培育文明鄉風。舉辦培訓的村應設置一名聯絡員,負責培訓對象和現場教學組織工作。(縣級為主組織實施)
(八)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學用貫通綜合試點行動。全省遴選1個試點市(800人)和1個試點縣(100人),聚焦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的人才需求,堅持學用結合、以用為主、重在實效的理念,開展學用貫通綜合試點,推動人才培養和就業創業緊密聯系、雙向貫通。(省、市、縣三級共同組織實施)
四、工作要求
2024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繼續納入對各市綜合考核。各市要按照實施方案和《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的要求,認真組織實施,強化全過程監管,確保全年工作高質高效、農民滿意度達到95%以上。
(一)統籌謀劃,精心組織實施
1.強化工作主動性。統籌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組織領導與過程督導,加強與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做好與文旅、退役軍人、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單位的工作聯動,強化與相關業務科(處)和技術推廣機構的配合協作,充分發揮高素質農民培育對農業農村工作全局的支撐推動作用。
2.注重培訓針對性。根據當地農民需求與本方案內容要求,結合《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制定本級實施方案,可根據實際需要和農時特點一次性或分段完成培育任務。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開展50人以下小班教學。
3.確保工作實效性。依托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齊魯鄉村網絡學院”平臺)和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開展項目績效管理。省級示范培訓由省農廣校統一組織實施,并對各承擔機構進行任務落實督導和績效評價。
(二)整合資源,提升培育能力
1.用好現有培訓基地。優先選用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訓基地,注重利用農廣校、鄉村振興優質校、農技推廣機構、農業科研院所、涉農職業院校等優質科技教育資源,夯實農民教育培訓服務能力。
2.選用社會培訓力量。支持融資擔保機構、有條件的農業經營主體承擔農業保險、融資、擔保等方面的公益性培訓和高素質農民實習實訓任務。
3.組建優秀師資隊伍。遴選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農技推廣人員、“科技小院”專家人才、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主體專業人員、具有農民高級職稱的“土專家”“田秀才”,以及法律、管理、文化等領域優秀人才,組建高素質農民培訓共享師資隊伍。
4.配備實用培訓教材。將“千萬工程”簡明手冊納入高素質農民思政教育指定教輔資料,鼓勵地方開發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生產技能類實用型培訓教材。
(三)加強監管,規范資金使用
1.加強資金監督管理。用好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將資金管理納入項目績效考核重要指標,確保??顚S谩?/p>
2.明確資金使用范圍。項目資金主要用于支付需求調查、線上線下培訓、能力提升培訓、頂崗實踐實訓、跟蹤服務監測等與培育工作相關的費用,不得列支招投標服務費用。
3.其他培訓資金支付。防災減災應急培訓和農民綜合素養提升培訓,可按規定列支課酬、資料費等與培訓直接相關的費用,不得列支食宿費用。
(四)完善鏈條,擴大工作影響
1.注重訓后服務。開展政策宣講、項目推介、技術指導等農民訓后跟蹤延伸服務,為培育對象提供長期技術指導,協助獲取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信貸保險等方面支持。
2.鼓勵合作發展。鼓勵高素質農民組建產業發展服務合作組織,實現“抱團發展”,支持舉辦高素質農民產供銷對接、涉農企業產品推介、農民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
3.拓寬宣傳路徑。開展優秀學員典型選樹、精品課程評選和培訓模式總結,抓好典型示范。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營造良好社會氛圍。